開年以來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數字化、線上化”成為產業發展大趨勢。而在線上化趨勢之外,另一個趨勢: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在凸顯。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讓所有企業都面臨一場“供應鏈應急”大考,這次疫情危機,改變了世界、中國、無數企業和企業家對供應鏈的認知與思考。
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并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它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帶來收益。
“供應鏈金融”發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又能延伸金融縱深服務”的雙贏效果。
供應鏈金融主要有如下四類融資模式
1、第一種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應收賬款融資。
4、第四種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信用貸款融資。
供應鏈金融本質上是基于對供應鏈結構特點、交易細節的把握,借助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或單筆交易的自償程度與貨物流通價值,通過金融機構對核心企業的供應鏈中單個或多個企業提供全面金融服務。因此對供應鏈全鏈的信息流的準備把握和分析是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關鏈因素。同時供應的發展模式和著眼點也在不斷的變革中,呈現如下發展趨勢和特點。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
1、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解決供應鏈金融所依托的信息流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問題。
電商平臺產生的大數據在一定程度解決了交易及單據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問題,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于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全面把握融資企業的業務結構、流程和管理運營狀況,建立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從而弱化核心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的作用,并且依靠互聯網,核心企業可以將交易數據實時上傳,平臺可以對數據實時分析,從而去預測把控中小企業的一個運營情況。電商平臺利用自已的平臺優勢,充分了解借方的信用狀況、交易歷史和供應鏈運營的能力,能夠較為精確地評估借方的信用。商業銀行或電商平臺以此作為放貸依據,有效降低信用評估成本和貸款風險。可以說供應鏈金融模式依靠互聯網得到了很好地完善。也使得關系型融資這一信用貸款模式逐漸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種重要形式。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及對金融科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引入區塊鏈技術,建設技術創新的供應鏈金融系統,可以提升供應鏈金融整體效率和質量,增強系統安全性。
2、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向專業化、平臺化轉變。
供應鏈金融由最初的金融機構主導到由核心企業主導再到如今的由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平臺主導,其模式一直在快速發展變革中。供應鏈金融平臺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資金提供者、交易平臺融合于平臺,整合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和商流,從而進一歩優化供應鏈內部資金配置。通過融合性系統化的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的供應鏈金融平臺讓融資企業信用更為透明,有效地在產業主體之間以及產業與金融機構之間傳遞信用,快速滿足融資需求。例如怡亞通,其服務宗旨就是建立供應鏈綜合商務平臺,減少對核心企業的依賴,共享數據,優化服務。
3、供應鏈金融依據產業特點運作的趨勢明顯,且未來的分工越來越細。
供應鏈金融活動的開展是針對于產業供應鏈的特定業務而展開,不同的業務特點及不同的參與者都會對金融服務產生差別化的價值訴求。因此,只有在東西產業場景和產業供應鏈各參與主體價值痛點和價值訴諸點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開展金融活動。例如,胖貓-找鋼網主要服務于鋼鐵行業,醫鏈科技主要服務于醫療行業,而京東金融等電商供應鏈金融平臺主要依托電商交易平臺服務于批發零售業。他們所針對的行業不同,其運作方式都不盡相同。
因此,供應鏈金融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逐步解決信息流的真實性、可靠性等問題的前提下,呈現總分結合的發展趨勢,既有綜合多條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綜合性供應鏈金融平臺,也產生針對不同行業特點、旨在解決不同的行業痛點問題的產業供應鏈金融平臺。并且未來對行業的細分會越來越深入,且不斷調整和變化。
“無金控不金融”,金融中風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風險管控也一直是行業重點探索課題。
對于供應鏈金融來說,外部宏觀環境、市場政策、市場環境變動等,如在疫情沖擊下,部分企業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困難凸顯,債務違約風險可能上升,同時疫情導致的金融風險可能具有滯后性,后期不良貸款存在上升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進一步惡化,受疫情影響,金融穩定形勢受到新的挑戰等不穩定的外部宏觀環境無疑將為供應鏈金融的穩定發展無帶來一定風險。
面對產生供應鏈金融風險的各種因素,要有效控制和管理供應鏈金融風險,就需要建設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賦能供應鏈金融風控,遏制可能帶來金融風險的各種因素。
那么,金融科技要如何才能真正賦能供應鏈金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同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將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屬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動納入到統一的監管范圍。”他指出,銀保監會將完善風險全覆蓋的監管框架,增強監管的穿透性、統一性和權威性,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
這些相關信息也透露監管層面開始正視金融科技與金融監管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要怎么樣才能在新的監管政策下發揮其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的賦能之力,還有待行業有志之士上下求索。
隨著供應鏈金融的作用被廣泛認知,在如今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發展按下加速鍵的同時,供應鏈金融也正朝著“智慧供應鏈金融”時代前進。在金融科技化賦能下,供應鏈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先進技術將進一步加深供應鏈金融能觸及的深度和廣度,中小企業也由此能真正享受到供應鏈金融發展帶來的利好。